自1998年以来,他年夜方解囊,捐帮助学,帮助穷苦学子求学圆梦;他奉献爱心,真情关爱,帮助困难家庭走出窘境;他慷慨解囊,扶贫济困,主动牵手穷苦户帮助他们脱贫。

20年里,他个人先后为汶川地震救灾、金秋助学、大病患儿、建筑新校舍、辖区修路、精准扶贫等活动累计捐款80多万元,慈善和公益捐资涉及学校、敬老院、穷苦家庭等多个方面,救助人数达100多人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友善”的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。

李新哲建筑设计 新型材料

励精图治厚德载物

卢伟于1958年出生在八五二农场,他的父亲是十万转业官兵的一员,母亲是一名公民西席。
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大荒人,他对这片黑地皮有着深厚的感情,从小受母亲的思想熏陶,对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根深蒂固。
卢伟说:“我参加事情时,母亲送给我一本《毛泽东选集》,让我随时放在身上多学习。
”受家庭教诲影响,他在发展中养成了倔强不息的性情、乐于奉献的品质,更加培养了他艰巨奋斗、顽强拼搏的精神。

1975年,卢伟参加事情,在八五二农场机器公司机务一队任拖沓机手。
1981年调任工程营机关干事,卖力基建、环保事情。
1990年,他又调任工程营工程队队长。
上任之初,面对满目疮痍的单位,原来犹豫满志的他,一韶光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不知该从哪里开始做起。
他一边查找亏损的缘故原由,一边积极与同事商榷办理善策,不遗余力改进这种不利局势。
经由一年的费力付出,当年年底便补充了接手时100多万元的亏损。
次年,他更是带领大家打了一个俊秀的“翻身仗”,当年盈利30多万元。

滴水穿石,坚持不懈。
因工作业绩突出,1995年他被破格提拔到八五二农场建安公司任经理一职。
提职是一件好事,但是在他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的笑颜,因建安公司局势与他当初接手工程队一模一样,乃至更加棘手:单位拖欠退休工人、职工人为340多万元。
作为单位的“一把手”,重重压力让这个东北大汉透不过气来,感情十分低落。
他回顾:“那时我唯一的想法便是找一条出路,争取带领大家走出困境。
”绝不拖欠工人人为,这是卢伟一贯以来坚持的原则,也是现今最亟待办理的问题。
思前想后,他终极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工人发放工资。
考虑再三后,他又卖掉了单位的自有资产两幢办公楼和商业楼,将资金用于再开拓。
办理完两件大事,接下来便是没日没夜的事情。
他与工程师共同挤在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屋子里研究设计图纸、签批文件、接待来访群众。
凭着一股韧劲儿和敢打敢拼的精神,1998年底,承担了多项工程项目的建安公司终于还清了所有欠款,扭亏为盈50多万元,公司从此顺利走上良性发展轨道。

抢抓机遇,创业致富。
2004年,原为国营企业的建安公司开始转制,卢伟带领他的110名员工再就业,注册资金720万元创建了黑龙江红兴隆农垦金桦建筑有限公司。
他始终坚持“诚信至上质量第一”原则,全面引进当代企业管理机制,负责规范企业内部管理,并以诚信经营为出发点,主动面对市场竞争,应对各种寻衅。
公司成立至今,圆满完成了多个建筑项目,先后被红兴隆分局安全生产委员会评为安全生产前辈单位、文明工地等名誉称号。
如今,卢伟以让全场老百姓吃上放心米为初衷,又开办了黑龙江红兴隆农垦真正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,自己承包地皮栽种水稻,栽种过程中不施用化肥和农药,深加工后向市场发卖康健有机大米。

“我创业成功虽然有我艰巨奋斗和顽强拼搏的成分,但更离不开农场老百姓的支持和厚爱,是他们的信赖让我更有信心、更有动力。
”卢伟说。

坚守初心奉献爱心

卢伟在奇迹的不断发展中,从未曾忘却用爱心帮助家乡父老,用戴德的心回报社会、回馈这片养育他的激情亲切黑地皮。

1998年,卢伟从几名老铁道兵口中理解到,八五二农场医院医疗条件有限,就医环境有待改进。
卢伟知道,老干部和老铁道兵对农场贡献巨大,他们理应在晚年享受舒适的治疗环境,便自己出资6万元,装修了住院频率高的内科和外科4间病房,为病房配备了电视、高档移动病床,方便他们就医。
卢伟说:“他们为开拓培植北大荒付出了太多心血,我这样做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回报吧。
”这是卢伟人生中的第一次捐助,从那次起,他的捐助行为就再也没有停下来,至今已经坚持了20年。

送人玫瑰,手留余喷鼻香。
一贯以来,卢伟非常关注下一代的发展。
2011年,他通过小学理解到,翟子涵三岁时父母因煤气中毒去世,紧张靠爷爷、奶奶抚养,两位老人又身体不好,常年注射吃药,家庭生活十分困难。
得知这种情形,卢伟主动深入到翟子涵家中看望,并承诺直到孩子小学毕业,所有学费他来承担,每年再额外帮助500元生活费。
卢伟践行了他的承诺,如今,翟子涵读完了小学和初中,并顺利考入了高中,无论她走到哪,卢伟始终在关注着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孩子。

也是从认识翟子涵家庭这一年的秋季开始,卢伟每年都会向小学捐赠5000元至1万元的助学基金,帮助留守儿童、穷苦家庭的孩子就学。
八五二农场小学校长刘旭东对一件事情影象深刻:“有一次卢伟给学校的25个穷苦学生每人发200元的助学金,结果不知怎么上来了26个孩子,他二话没说,又笑着从兜里多拿出200元。
他对助学这件事,从不暗昧。

2016年,卢伟得知学生李新哲不幸患上了白血病。
为了给儿子治病,小新哲的父母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,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。
为了帮助新哲连续治疗,卢伟在六一儿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为他送去了慰问金累计1万元。
考虑到新哲住院医药用度花销数额大,2017年,卢伟还将自己生产加工的有机大米,捐献了两万斤给李新哲家庭。
如今,小新哲已回到学校上学,他永久不能忘,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都是像卢伟一样的好心人给予的。

心怀善念,及时积善。
2013年,卢伟到八五二农场养老院看望同学的父母,见到了好多原建安公司的退休工人在这长期居住。
看着有限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,他又产生了捐助养老院的想法。
从那一年开始,他每年过年都拉一车代价5000到1万元的猪肉、饼干、奶粉等食品,给养老院的老人们。
养老院护士长李晓玲说:“从2013年开始,他每年都给我们养老院捐东西,关心这些老年人。
”为了进一步改进老人们的生活水平,2017年开始,卢伟与养老院管理职员沟通,每月向养老院供应代价1000元的水果。
养老院朱秀英老人说:“现在每个月都能吃到免费水果,有些水果我们一辈子都没见过,更没见过捐水果的人,只知道是一个好心人。

卢伟说:“我做的微不足道,不值得鼓吹,能帮助须要帮助的人我就知足了。

他坚守初心,奉献爱心,先后在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近8万元、农场小学建筑新校舍捐助12万元、场直管理区栽种花卉捐赠1.5万元、场直管理区篮球赛和文艺演出捐助上万元等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人,通报社会正能量。

牢记义务扶贫济困

卢伟不仅思想进步,而且常常主动帮助农场办理困难,用真情回报社会。
2016年,在脱贫攻坚战期间,卢伟曾主动找到农场:“精准扶贫该当把我们这帮开拓商和建筑商发动起来,共同参与进来。

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不雅观念,卢伟与困难群众牢牢联络在一起,与困难职工“滚打成一片”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身边的人,真正让他们摘掉“穷苦”的帽子。

2004年,他有光阴听说农场有一些下岗职工,因生活艰辛而一筹莫展。
他主动找到他们,将故意愿再就业的18位下岗职工安排到了自己公司。
同年底,他又为困难职工捐款7.8万元。

上善若水,厚德载物。
在2010年共富行动中,卢伟主动与两名可扶持的低收入户结成帮扶对子,自掏腰包1万元帮助他们购买猪饲料,并送去2万元慰问金。
同时,出资10万元无偿帮助第七管理区董志德和4名低收入户开拓食用菌栽种项目,利用废弃的空地建筑了7栋食用菌平菇大棚,帮助他们创业致富。

2011年,第七管理区第三作业站穷苦户陈世花不幸患上肾病,因病情严重,医院建议换肾。
卢伟得知情形后,又主动捐助1万元。

要想富,先修路。
2017年,脱贫攻坚战的第二年,生活在红旗管理区40多年的卢伟看到,在区部通往西山墓地的那条路,遇上下雨天,别说车开不进去,人也很难走进去。
他就产生了为家乡人修路的想法。
在深入拜访理解情形后,当地多数老百姓建议,修区部主干道方便人车同行。
他便出资6万多元购买了沙石,铺垫了区部内主干道路的路面,并在修睦路后,又备了几车沙子,方便对坑洼和损毁的道路路面再次铺垫。

卢伟说:“有的哥们埋汰我,说我脑筋进水了,把钱都捐了。
但我常说的一句话便是,以商养善,回报社会。

精准扶贫,摘帽脱贫。
2017年,八五二农场开展精准扶贫活动,卢伟主动与场直管理区穷苦户姜培生结成帮扶对子。
卢伟说:“给钱办理不了根本问题,必须要带领他们发展致大族当。
”因姜培生平日在场直地区的石头山居住,有良好的养殖条件。
于是这年5月初,卢伟雇人给姜培生盖了养殖圈舍,花费1.3万元购买了10头黑猪,5月尾又购买了300多只鸡雏、300多只鸭雏、500多只鹅雏,帮助他发展养殖家当。
卢伟每月坚持拜访探望,理解养殖情形,并常常送来稻糠饲料,减轻姜培生的养殖本钱。
年底,卢伟以每头黑猪5000元的价格进行了回收,穷苦户姜培生当年养殖净赚5万多元,顺利脱贫。

人们都说,他是一个青鸟使,用爱通报真情,温暖民气;他是一棵大树,存心排解忧伤,动人心脾;他是一座灯塔,用情绪化心灵,点亮人生。

20年里,他积善多少次,帮助过多少人,捐助了多少钱,详细数字他自己都未曾记得,乃至有些他帮助过的人,他已叫不上来名字。
但是老百姓心里有本账,他付出的统统百姓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。

卢伟说,帮助别人使人快乐。
“只要我能动,我还有能力,我就一定要把慈善、公益一贯做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