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明街。
李军朝 摄

本日,除了从东到西的帝王陵墓可以见证外,恐怕只有中山街、仪凤街、北平街等几条明清建筑遗存的老街,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,见证了咸阳的发展与变迁。
每一块青石板,每一扇吱呀的锈迹木门,都在诉说着一段故事,倾诉着一段留恋或思念。

咸阳美食街古代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

仪凤街西口。
李军朝 摄

咸阳老街历史悠久,各有风华。
位于渭城区的中山街,形成于明洪武四年(1371),曾为明清咸阳城紧张大街,被称为“西大街”。
中山街以咸阳文庙为中央,分为东段和西段两个部分,东段的历史建筑保存较多,被陕西省公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。
被凤凰台一分为四的仪凤街,其南街建筑于明嘉靖二十六年(1547),西街建于清顺治元年(1644),而东、北两街都建于清乾隆十六年(1751),见证了漫长的历史变迁,城市发展。
北平街,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(1547),因其通向县城北平门而得名。
1959年更名北大街,南起中山街,北至北门口十字,全长0.58公里。
因北大街地处老城区,后又规复旧名。
此后,北平街一贯是咸阳文化、餐饮、金融及商业的聚拢地。

中山街旅店。
李军朝 摄

凤凰台、文庙、安国寺、花店巷等遗迹都是咸阳历史的活化石,也是老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。
在这里,可以感想熏染到浓厚的历史氛围,也可以领略到咸阳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咸阳博物院位于中山街,由文庙改建而成。
这里以展示秦汉历史为主,个中最为著名确当属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。
这些兵马俑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生动的形象,展示了秦汉期间的文化风貌。
此外,博物院内的猫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它们清闲清闲,嬉闹玩耍,让人不禁心生倾慕。
凤凰台是咸阳市内唯一保存较无缺的高台古建筑群,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,引凤于此。
凤凰台古朴典雅,登台远眺,可俯瞰全体咸阳市区的美景。
而凤凰台下的小巷,青砖灰瓦,宁静祥和,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。
安国寺于明代早期创建,明万历年重修。
东邻圣母行宫(娘娘庙),西邻关帝庙。
寺院有围墙,呈南北狭长四合院,门南开,门额上悬“安国寺”木匾,这三个字相传是一位伙夫用锅刷随意写的,书法秀劲洒脱,颇受书法爱好者讴歌,故有“咸阳的字,安国寺”之说。
花店巷则是咸阳老街的一个缩影。
这里的民居建筑古朴典雅,街道两旁绿树成荫,花喷鼻香扑鼻。
走在花店巷的青石板路上,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脚步声,感想熏染到这座城市的沧桑与变迁。

咸阳老街是一幅典雅的中国水墨画。
高低不同檐牙错综的老式楼房,迂腐的古式门板和顶楼格子似西风残照,依稀向人们诉说曾经的沧桑和岁月的荣光。
参天古槐枝叶青翠,青砖铺道曲里拐弯。
低飞的燕子,低吟的蝉鸣。
青灰的砖墙,高翘的檐头。
微风垂垂,小雨绵绵,好一派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”清新格调。
鼓噪的闹市,暴躁的市井。
看惯了高楼林立,溜达在老街,瞬间觉得一下子放松了,压抑的心情顿时开释,一下子痛快酣畅了许多。

咸阳老街像一幅当代版的清明上河图。
商贾云集,小贩叫卖,笼箩日杂等老字号店铺彰显老街特色,鳞次栉比名人字画店洋溢着时期的文化气息。
风味独特的老字号葫芦头、羊肉泡、锅盔牙子、鸡丝馄饨等地方传统小吃耐久不衰,百吃不厌。
沿街而行,随时可见百年迈宅古色古喷鼻香;店铺板面,朱红颜色,仿佛走进了咸阳的历史、文化、民俗长廊。

咸阳老街是解放以前咸阳城的缩影,颇具明、清、民国特色,街道两旁的商铺基本保留着近百年来的历史风貌。
两边的古槐,树身雄壮,排列成行,形成仪门,枝柯参交,是一道独特幽美的风景。
一年四季,朝阳总是从清渭楼顶缓缓升起,在柳絮婆娑中留下缕缕清辉;夕阳总是在钟楼的身影中霞光万道,在古槐的摇荡中散发着道道金光。
大概是历史的缘故,街道两头当代化的建筑和非常繁华鼎沸的当代生活,却在老街沉着如水。
住在老街的老人们,恪守着自己惬意、休闲的生活办法。
古朴中浸透着清雅,清闲中彰显著品位,再现着复古的文明与繁华。

徜徉老街,通俗俗通的青砖灰瓦,把历史凝固在每一根柱、每一扇门、每一块砖、每一片瓦。
数百年的风霜雪雨,凝聚而成的那种沧桑、厚重,是任何仿古建筑仿也仿不出的深奥深厚,雕也雕不下的博大。
她是咸阳的血脉之根,她是一颗残酷的明珠,她是一部活着的历史,她是一座城市永久不变的影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