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力充足,如车轮般迁徙改变
旁边摇摆
分歧流合污 亦无尽头
机动如所罗门之手
看向摩天算夜楼逐渐消逝的迢遥天涯
就在帝国大厦的最顶端
搅动出贯天白虹,有如彩练
闲庭信步,却未尝稍停
这时 我登上了航船
它移动着
在水面上留下道道波痕……
朱沅芷
二十世纪之初,五四运动的号角吹响了留学远航的时期进程。1921年,朱沅芷登上了驶向美国的轮船,誓言要为艺术「在岩石上造屋子」!
彼时的美国排华严重,朱沅芷却凭借过人的才华,在绘画、戏剧、音乐等浩瀚领域均展现非凡成绩。而他并以前卫艺术家的身份组织画会,参与各大展览、比赛,大力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,终极于纽约融汇而创生其独一无二的、具个人标志的晶灿「钻石主义」,成为「华人当代主义先驱」的辉煌典范。
是次秋拍,「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」特殊方案了「劲笔颜色」专题,提取艺术创作中两个关键元素:「雄浑的笔力」与「妙用的色彩」。聚焦17位现当代在此有卓越表现的艺术家之代表作。当中,领衔之本季封面作品即——留美主要大家朱沅芷书写时期空想与希望、曾展出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主要代表作《这里是纽约》。
朱沅芷
这里是纽约
油彩 画布 | 一九四三年作 | 91.4×71cm.
Yun Gee
Here’s New York
Oil on canvas | Painted in 1943
出版
1992年,《朱沅芷作品展》,台北市立美术馆,台北,第123页
2008年,《行旅生涯——朱沅芷与朱礼银之绘画》,华盛顿大学出版社,西雅图及伦敦,第85页
2014年,《天下名画家:朱沅芷》,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出版,石家庄,第63页
展览
1944年10月4日至12月3日,「描述美国」,大都会艺术博物馆,纽约
1944年12月15日至1945年1月15日,「描述美国」,春田市美术馆,麻萨诸塞州春田市
1945年2月1日至3月4日,「描述美国」,卡内基研究所,匹兹堡
1992年3月25日至6月14日,「朱沅芷作品展」,台北市立美术馆,台北
2017年11月24日至2018年1月28日,「无界之境:朱沅芷、朱礼银 双人展」,耿画廊,台北
来源
艺术家女儿朱礼银旧藏
台北耿画廊
现亚洲主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
附:台北耿画廊开立之作品证书
估价ESTIMATE:
HKD 6,000,000–8,000,000
纽约!
纽约!
珍稀磅礴的摩天算夜楼系列之作
综不雅观朱沅芷毕生创作,以纽约风貌为题材者可谓最为经典,当中不乏展现中心公园、百老汇大道、城市景不雅观的系列作品。而在个中,描摹纽约核心地带、也是最标志性的当代化特质——「摩天算夜楼」系列的创作,当为最受瞩目、最为人称道的一环。
究其毕生创作,共仅有6件油彩作品以此主题展开。是次呈现、唯一完成于40年代的《这里是纽约》,即为仅次于艺术家世界拍卖记录top1 《工业之轮在纽约》的第二大尺幅之作。作品在细节上的丰富程度丝毫不亚于后者,朱沅芷以细腻的下笔、高饱和度的色彩、独创的双人舞形象、强大的戏剧张力、抒怀的表现力,为不雅观众揭幕40年代纽约登顶天下中央的盛世面貌!
朱沅芷唯6件纽约摩天算夜楼主题珍稀油画:
朱沅芷《这里是纽约》,油彩画布,91.4×71cm,1943年作。是次拍品,且为当中尺寸第二大者
朱沅芷《工业之轮在纽约》,油彩画布,214×122cm,1932年作,拍卖成交价105,287,500 港币
朱沅芷《曼哈顿下城》,油彩木板,46×28cm,1931年作
朱沅芷《无题(工业之轮在纽约油彩习作)》,油彩画布,52×39cm,1932年作
朱沅芷《工业之轮在纽约草图》,油彩画布,51×38cm,1932年作
朱沅芷《焊接工人:纽约市的工业》油彩画布,50.5×34cm,1933年作
盛世之构,
敲响城市的脉搏乐音
作品在构造上采多点透视,构成丰饶有趣、多层次的空间,充分展现了朱沅芷生平中堪为经典之最的磅礴构图。首先在纵向上,以左侧宏伟的曼哈顿大桥作为视觉勾引点,斜向贯入右侧的城市建筑核心,并奥妙汲取了元代倪瓒「一河两岸」直立式的山水布构,呈现大桥两岸的风貌。
左:倪瓒《容膝斋图》,墨纸本,74.7×35.5cm,元代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朱沅芷在作品的布构上继承传统山水画中「一河两岸」式的构图,以纽约的东河及大桥作为连接点,呈现两岸的曼哈顿与布鲁克林区
右:朱沅芷《这里是纽约》
其次在横轴上,整体以远景、中景、近景的三层空间和天、地、人这三种元素铺展。直冲天涯的摩天算夜楼高低不一,构成自然的韵律感,彷佛冲动大方、勃发的乐音,敲动城市的脉搏。而日月牙异的天涯线高度,亦彰显人类竞速、狂飙时期的特质。
1940年代纽约曼哈顿天涯线景不雅观
©Andreas Feininger
而为契合高楼大厦的高耸的构造,朱沅芷特以长条形的色块进行色阶的层层过渡。在高楼群中,施以金黄光荣表现天涯线最高处的帝国大厦与克莱斯勒大厦,凸显二者直入云霄的气概,而在其周围簇拥的建筑上,则分别以橘黄、墨绿、紫罗兰、粉红、米黄等丰富如霓虹灯般的亮眼色彩,展现彼时纽约兴起的建筑「装饰风」(Art Deco)和霓虹光华。
上: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科幻默片《大都会》海报。在朱沅芷的画作中,如魔方般鳞次栉比、呈现霓虹幻彩的纽约城,充斥着如赛博朋克式的未来科幻感和浪漫诗意
下:朱沅芷《这里是纽约》(局部)
天下一体,
环球化的时期风采
而在桥下港口处,货轮远近不一地驶往不同的方向,在均衡的秩序中注入了一种变动的活力,令不雅观者视线随着船只的逡巡,进一步拉开画面朝上、下、左、右外扩的空间感。此外,朱沅芷施以一道光鲜的赤色弧形,指涉了左下外缘两艘轮船的航向,故意连接起地球的「球状构造」,亦呼应主角脚踏的弧形地平线,奥妙暗示在环球化中,天下一体的出发点,和丰硕饱满、生生不息的时期风采,令人过目难忘。
朱沅芷《这里是纽约》(局部)
爱人与我,
别具自传性、旭日起舞的自由精神
“
这里有蔷薇,就在这里舞蹈吧!
”
——德国哲学家黑格尔(Hegel)《法哲学事理》
回顾创作此画时,朱沅芷与妻子海伦(Helen Wimmer)甫成婚一年,其女朱礼银也于该年出生,生活洋溢着幸福的喜悦,此心境亦表示在作品中。《这里是纽约》画中金发绿衣的蓝裙女子和身穿西装的男子,恰犹如海伦和朱沅芷的化身。他们摆动出如电影《La la land》中美式踢踏舞的标志性手势,迎着曦光,旭日而舞。
电影《La la land》中致敬美国上世纪标志性踢踏舞手势的画面。踢踏舞于40年代经由百老汇歌舞厅和音乐剧演出而在美国家庭中风靡一时,在二战期间成为「美好和自由」的精神象征
朱沅芷将对爱人的炙激情亲切感自然地流露画中,更将踢踏舞的自由精神注入此作,歌颂着「旭日而生」、自由的时期篇章,令作品别具空想与自传性的分外意义。
朱沅芷《这里是纽约》(局部)
十年磨一剑,
获奖巡展殊荣之主要代表作
作曾在1943年由美国极具影响力的非营利组织「艺术家为胜利」(Artists-for-Victory, Inc.)预备、由百事可乐企业资助、偕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主理之「描述美国」大赛中,于5000幅作品里脱颖而出,成为150件获选画作之一,朱沅芷更是唯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。其后,此作巡回展出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、麻萨诸塞州春田市美术馆、匹兹堡卡内基研究所,展历显赫!
1944年10月20日,《大美》宣布了朱沅芷作为唯一一位华人艺术家入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「描述美国」展览的光荣业绩,传回上海,为国人所知
而在战后天下的时期背景下,《这里是纽约》具有主要的社会代价,如背景天空中洒脱的美国国旗,指向二战时的爱国情怀,桥岸下新建的红十字救护中央、教堂,大量飞旋的和平鸽,以及最右侧建筑上、代表治愈身体和民气」力量的「水中天使」雕像,均展现了对付天下和平的深切祈愿。
左:朱沅芷《这里是纽约》(局部)
右:纽约中心公园中毕世达喷泉的「水中天使」雕像
《这里是纽约》无疑为朱沅芷平生中的极具主要意义的代表作,其主要性可与完成于1932年的《工业之轮在纽约》比肩,堪为至尊的主要姊妹代表作,令朱沅芷向众人展现其从30年代抵达纽约、40年代再重回故地、在此十年磨一剑更为成熟的艺术才情。
在个中,他羞辱地描摹这座城市带给他的憧憬与力量,诉说着他授予这座城市的美好与畅想。在这里,他站在城市之巅,踏着武断而浪漫的步伐,与爱人旭日而舞。在这里,他书写下生平的光荣与空想,当仁不让地奔向未知的来日诰日,在提高的脚步声中,听见心中无比清晰的吶喊:「这里是纽约!
是我们的未来!
是我们的时期!
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