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利诺·科赫在巴西当代主义历史上独占一席。她1926年出生在柏林,十岁时和她的犹太家族移民到巴西。1940年代中期,她在圣保罗美术学校完成学业后,1949-50年去往巴黎连续艺术学习。回到圣保罗后,科赫一边担当布景设计师,一边开始展出画作。
1953年,她在画家阿尔弗雷多·沃尔皮(Alfredo Volpi)的辅导下进一步研究如何绘制蛋彩画。从那时起,蛋彩画成为了她选择的媒介。科赫绘画中的范例韵律质感通过细腻的笔法来实现,这也是沃尔皮作品的特点,但科赫却用女性的机动授予一种新的活力。
只管1950年代中期科赫在巴西成功举办过几次展览,但她的作品常常遭到著名评论家的严厉批评,紧张由于当时艺术盛行的趋势是几何抽象绘画。她的独特性在于严谨而稀疏的绘画特色,结合人物的形式化还原和高度繁芜的色彩利用,以是常被视作“原始”或“草率”。
在那个期间,科赫屡屡被圣保罗双年展(1953、1955和1957年)拒之门外。然而1959年圣保罗双年任命了新的策展人,科赫的作品终于涌如今这个极富盛名的展览中。但是,由于她独特的绘画方法借鉴了一种建构性措辞,同时又保持明显的具象,甚至她仍旧在圣保罗的艺术环境中遭受强烈的排挤,之后她决定搬到里约热内卢。
1966年科赫开始与伦敦水星画廊互助,此举引起了贩子、政治家和艺术品藏家阿利斯泰尔·麦卡尔平的关注。由于无法在巴西为画画为生,于是她在1968年搬到伦敦。当时她已经42岁了,没有孩子,单身,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,她陆续在不同画廊举办画展,并与麦卡尔平建立起专业关系。
在伦敦期间,她深入研究颜色和严谨的构图,关注家庭主题,与在新兴盛行文化运动中涌现的英国当代艺术家积极互动,如帕特里克·考尔菲尔德和大卫·霍克尼。她还在实践不断拓展,将拍照照片用作素描和研究的工具,用于她关于欧洲公园的一系列绘画,首先便是伦敦摄政公园建筑的构图。
她在1971至1977年间的全部作品险些都由麦卡尔平所购得,不幸的是在1982年的一场失火中麦卡尔平的艺术收藏毁于一旦。随着麦卡尔平资助的闭幕,科赫找到一份在苏格兰场担当翻译的事情。1970年代还有一个值得提及的造诣,便是科赫用蜡笔画进行绘画实验,并利用拼贴画,尤其是拼贴画在色彩领域的深入探索。在此期间,科赫非凡的作品还包括描述码头和海边建筑的作品,以及受1979年埃及之行启示的景不雅观。
1982年科赫在伦敦拉特兰美术馆举行了末了一个个展,次年参加了巴比肯画廊18位巴西女性艺术家群展。同时,她的作品开始在巴西圣保罗博物馆的展览中定期涌现,终极得到了新一代评论家的认可。1989年她返回圣保罗,在那里连续探索关于色彩的出神入化利用,展示拼贴作品中变革莫测的主题,像极了活灵巧现的热带调色板。
她于2018年在巴西去世。在过去的十年里,埃利奥诺拉·科赫逐渐开始在巴西得到姗姗来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