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2日,成都自然博物馆(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)开馆试运行启动。作为设计单位代表,中建西南院副总经理蒋晓红,院总建筑师、项目总设计师刘艺以及干系设计职员应邀出席活动。
成都自然博物馆是成都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互助,市校共建的大型公益类自然主题的博物馆。成都理工原为成都地质学院,项目依托于学校地质学科的上风资源,打造以地质矿产资源和古生归天石为特点的自然类博物馆。
CSWADI
蜀山、蜀道、蜀水
作为城市主要公共文化举动步伐,博物馆表示学科特色,形态构思源自四川盆地与龙门山脉板块碰撞所形成的独特地貌。建筑体量呈现了岩石在横纵布局力浸染下发生分裂移动的形态。巨大的“石山”拔地而起,山体的间隙形成开放公共空间,配以通透的玻璃幕墙,形成强烈的虚实比拟。
△ 中铁建工供应
△ 存在建筑供应
设计将山间栈道的行走体验带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,用天桥和悬挑的玻璃长廊象征穿越蜀道的意境。景不雅观设计将都江堰理水引灌的古代聪慧引入博物馆的室外园区,用人工湿地表示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。“蜀山、蜀道、蜀水”——建筑以艺术抽象的办法,再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。
△ 存在建筑供应
△ 存在建筑供应
△ 存在建筑供应
△ 存在建筑供应
△ 存在建筑供应
△ 存在建筑供应
△ 中铁建工供应
△ 中铁建工供应
CSWADI
自然中的自然博物馆
△ 存在建筑供应
成都自然博物馆东侧毗邻源自都江堰的灌溉水源-东风渠,生态本底良好,西侧为城市主干道-成华大道,处于城市与河渠之间的三角形用地里。为处理好博物馆与城市、自然之间的关系,采取化整为零的手腕充分融入环境,通过 “山石”形态消解体量,使建筑不至于巨大突兀。在体量中部区域,置入高大通透的玻璃大厅,建立从成华大道到东风渠岸湿地的视线链接。玻璃大厅连接了城市道路与水岸景不雅观,通过连续的视觉通廊与夜间灯光的演绎,对街道呈现欢迎的姿态,成为开放的城市客厅。
项目概况
项目地点 | 成都邑成华区成华大道
设计单位 |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Pelli Clarke & Partners佩里克拉克建筑师事务所 (PC&P)
业主 | 成都城投集团、成都理工大学
设计韶光 | 2018—2019年
培植韶光 | 2022年10月
用地面积 | 6万平方米
建筑面积 | 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
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团队:
• 设计总卖力人 | 刘艺 肖波
• 建筑设计 | 杨扬 舒晨箫 闫顺凯 刘宇 吴瑶 沙澎
• 构造设计 | 肖克艰 王立维 张彦 杨文 许京梦 邱添
• 暖通设计 | 魏明华 董丽娟 何思壕 何淼
• 给排水设计 | 王建军 杨久洲 王丹珂 陈垚
• 电气设计 | 李慧 敖发兴 邱玉
• 幕墙设计 | 董彪 罗建成 张瑜、黄梓洋 冼庆军 蔡红林 殷兵利
• 室内设计 | 张国强 涂强 刘元 李琰
• 建筑技能 | 高庆龙 南艳丽 于晓敏 蔡君伟 窦枚
• 智能化设计 | 王少伟 吴寰 熊泽祝 补翔宇
• 造价专业 |张廷学 张瑜梅 彭小芳 贾耀淋 曹集舒 邹雅媚 谌勇
PC&P设计团队:
Fred W. Clarke, Kristin Hawkins, Cory Frost, Hongxi Yang杨红茜, Rong Chen陈茸, Ileana Dumitriu, Olivia Huang黄晟琳, Jie Zhang张婕, Chen Chen陈晨, Beidi Zhang张贝迪
• 景不雅观设计:景度设计DU·SCAPE
• 照明设计:中泰照明
• 施工总包: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
编审 / 中建西南院融媒体中央
素材来源 / 设计三院
编辑 / 肖波 杨扬
校正 / 陈序 屠然 陈周超
审核 / 刘艺 乔晖
资料来源、版权所有:中建西南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