©孙木
广州公民桥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沙面风景区”南侧,超过珠江两岸,是连接荔湾区与海珠区的一座主要桥梁。此处建桥方案于民国24年(1935年),始建于1965年,1967年5月1日竣工。之后经由多次加扩建后形成了如今新旧双桥并跨珠江的形态。广州公民桥不仅是广州主要的交通枢纽,同时还承载了广州深厚的历史、人文和艺术代价。
2015年9月广州市政府启动“公民桥历史文化环境艺术提升工程”, 2019年7月落成投入利用。改建后的公民桥已经成为广州新的人文名片,广州市民心目中最美的跨江大桥。
▲改造前后比拟
为公民 For the people
公民桥新建的桥头堡和人行步梯、通道均取型于西方古典建筑的拱劵、穹顶、柱廊。桥墩及桥栏杆、沿江西路栏杆则融入“五羊、木棉花”等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符号元素,旨在让改造提升后的桥梁能自然地融入周边历史遗存的建筑群,在唤醒市民对广州历史的影象的同时,展示广州 “坚韧不屈,勇于创新”的当代文化精神。
设计中对桥西北角的古木绵树进行了完全保留,增加的四个桥头堡里设置了不雅观光电梯,人行桥上也增设了四个望江平台。改造后的公民桥旧貌换新,不仅大大改进了市民的过桥体验,最主要的是,此处重现了“江畔木棉落日红”的经典场景。
©孙木
为城市 For the city
改造后的“公民桥”办理了“老桥”人车混行、交通拥堵的问题,提升了滨河桥梁景不雅观,优化了桥下廊道空间。奥妙利用北岸桥下空间设置的“公民桥博物馆”,对望“沙基惨案纪念碑”,在空间上记录历史岁月。
©孙木
为历史 For the history
公民桥北岸是著名的沙面岛。沙面,在宋、元、明、清期间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。鸦片战役后此处沦为英、法租界,历经百年,该区域内遍布领事馆、银行、海关大楼、会所等西方古典风格的建筑,是广州主要的历史场所之一。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,也是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。改造后的公民桥通过桥头堡、楼梯、廊道等风格元素,与沙面的建筑环境融为一体。
©孙木
结 语
公民桥新建的四处望江不雅观景平台、兼顾无障碍不雅观光电梯的桥头堡、三心拱券连廊、公民桥博物馆等,这些场所在呼应历史的同时,给市民供应了全新的生活、不雅观光体验。公民桥更新改造及其周边环境的提升,完美契合周边的历史文化建筑群,在尊重区域场所文脉与影象的同时,极大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质,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体验。
公民桥历史文化环境艺术提升工程完成后,成为沙面地区历史影象的主要延伸,为市民供应了爱国主义教诲、展览、休憩、不雅观光等诸多场所。如今的广州公民桥不仅是珠江夜游的出发点,更是全体沙面地区主要的文化精神场所与市民不雅观光旅游圣地。
©孙木
项目名称:公民桥历史文化环境艺术提升工程
项目地点: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风景区
设计单位: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互助单位: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(原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)
设计韶光:2015年9月
建成韶光:2019年7月
建筑面积:2106㎡
方案设计:周宁、曹菲
建筑设计:周宁、张光磊
构造设计:刁志伟
桥梁工程设计: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(原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)
拍照版权:孙木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供稿:建筑设计四院
编辑:品牌运营部
资料来源、版权所有: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