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穿越君 读史特约作者
有这么一个古村落,它的改造设计者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大明开国元勋刘伯温,全体古村落按天体星象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排列设计建造,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“天人合一”的空想境界,并哀求后人严格按设计方案培植,670年来再未发生过一次洪灾,村落里高官朱紫层出不穷。
该村落“商坐楼”边有口井称“气候井”,天晴水清见底,井水变浑浊定要下雨;而古建筑“声远堂”桁条上九条木雕鲤鱼更会随景象变革而变色;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是该村落纪念李冰生日的“六月戏”,这天必降喜雨,纵然大旱年头也不例外……
据统计,该村落的未解之谜多达三十多个。
这个村落庄便是浙江金华远近有名的“俞源古村落”,也叫“俞源太极星象村落”,坐落在金华武义县西南部,距县城20公里,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俞姓生活地之一,也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落。
俞源村落始建于南宋。据记载,在松阳任儒学教谕的杭州人俞德过世后,儿子俞义护送灵柩回杭,途经这里投宿时,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。
俞义认定这里是神地,便置地葬父,守墓时与当地人通婚,至今已30多代。
01、刘伯温设计改造在1349年刘伯温设计改造这个村落之前,俞源村落旱涝不断,并常有失火,村落民很是苦恼。
俞源村落俞氏第五代孙俞涞与刘伯温年轻时是同窗好友,交往甚密。他知道刘伯温的能耐非凡,太极八卦周易阴阳之术无人能及,于是,在刘伯温辞官还乡探望俞涞的时候,提出让刘伯温帮忙改造家乡,肃清灾荒。
刘伯温没有推辞,精通堪舆之术的他经由仔细勘察创造,俞源四周有十一道山岗环抱,有灵瑞之气,但村落中的溪流太直太“硬”,把瑞气都带走了,于是设计把村落口溪流改为曲溪。
原山溪从村落落东南方流入,改为东西方向横穿村落庄,直至村落西山脚,复折向北至村落口,呈S形流向村落外野外。
S形的溪流与四周环山在村落口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图,而S形溪流恰好是一条阴阳鱼界线,把野外分割成“太极两仪”。
太极图直经为320米,面积120亩,与十一道山岗形成黄道十二宫。太极图置于村落北口子上,挡住北方的寒冷空气和“邪气”,形成一座“气坝”, 防止村落落祥瑞之气外泄,留住了村落中的瑞气。说来奇怪,从此村落里再无旱涝之灾。
溪南“阴鱼”鱼眼处有一棵巨大的白栎树,距今已670年,高达27米,被称为浙江的“白栎王”。
溪北“阳鱼”则稻谷金黄,鱼眼处种着旱地作物。
据科学研究,俞源村落在地形四面环山,仅有北面一个小缺口,全体村落落就像一只口小肚大的瓶子,一条小溪从瓶颈处笔直地流出村落外。
雨季时,每昔时夜雨过后,山上的水纷纭涌入小溪,溪水流量陡然增加,由于出口狭小,溪道笔直,溪水下泄速率极快,在短韶光内瓶颈处就会滞留大量溪水,进而造成弥漫,形成涝灾。
山溪改成S形,增长溪道长度,溪道容积加大,缓解了压力,可使溪水下泄速率减缓。
令人惊奇的是,经由刘伯温的改造,俞源村落不仅旱涝无虞,村落泰民富,富甲一方,而且高官朱紫层出不穷,自明以降,涌现尚书、大夫、抚台、知县、进士、举人等293多人,画家、书法家、医术家不计其数,被认为人杰地灵的“风水宝地”。
现在村落内到处都是刘伯温的痕迹。俞源村落建筑各种装饰中,太极图极为常见,足足有400处之多。
02、村落落呈星象建筑、八卦布局
除了改造溪水的流向,刘伯温还对村落里的建筑做了设计方案,八卦形排列着28座堂楼,对应星象二十八宿,整体按东方苍龙七宿、北方玄武七宿、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。更为奥妙的是,位于西方“白虎”之首“奎”宿的俞氏宗祠恰好建在北斗星的“斗”内。
听说,俞氏家族之以是人才辈出(明清两朝俞源出过尚书、抚台、知县、进士、举人260余人),正是由于俞氏宗祠恰好坐落于天枢、天璇、天玑和天权四星所组成的七星\"大众斗魁\"大众之内,而\"大众魁星\"大众又称为文昌星。
\公众天上星、地上祠、福佑人\"大众,地显天象,天、地、人合一,大概这便是俞源之以是能长盛不衰之奥妙所在。
而具有防火、镇邪用的七口池塘(七星神塘),则呈北斗星状分布,组成“天罡引二十八宿”的布局。
这七口池塘分别位于村落内的上菜园、大菜园、六峰堂、水碓塘边、下田、上泉、下泉,起到旱时救旱、涝时蓄水、失火时救火浸染。
村落里的老年人说这七口塘是神塘,填塘肯定要招来灾害。
据村落里先容,20世纪40年代初,外出谋生的村落民俞祖芳回故宅定居,在修缮房屋时,他不听老人的劝阻,决意要填掉紧靠房屋的一口水塘,结果正屋山墙溘然倒塌。
俞祖芳这才感到七星神塘的神秘力量,重又把塘挖了出来,从此无缺至今。
一句话,走进俞源犹如踏入历史的迷宫,你会深深感到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,竟然还有一个如此特点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村落里文物古迹浩瀚,目前保存完全的古建筑就有395幢之多,以宋、元、明、清四朝古屋为主,有堂楼、厅、阁、院、馆、 祠、庙等,木雕、石雕、砖雕做工风雅。
个中,又以上、下“万春堂”、裕后堂、高坐楼、精湛楼、声远堂、青峰楼、前宅祖屋、俞氏宗祠、石拱桥(2座)、清代石板(3座)、明代古戏台、元代“利涉桥”等建筑最具特色。
有人说,走进俞源就如进入人类历史文明的大不雅观园,它的一砖一石都极富人文色彩,每一条古巷、每一幢古宅都有讲不完的故事。
接下里,我们就说几个有特色的古建筑。
03、俞氏宗祠,处州第一祠俞氏宗祠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,是俞涞的四个儿子为其所建,原称\"大众孝思庵\公众,后被兵毁,重修后改为宗祠。
俞氏宗祠还有个极富诗意的堂号,曰流水堂。此名为俞伯牙与钟子期的\"大众高山流水\"大众蜕变而来。
俞氏宗祠为三进两院,第一进照例有装饰精美的戏台。
但同别的宗祠略有不同的是,俞氏宗祠第一个院落两侧有精细的两层楼房,并同通道门和二进大堂的边墙围成一个小院,怎么看都像是小巧独立的住宅。
祠堂前后旁边六大厅,二小厅,共51间,占地3176平方米,规模隆重,气势恢弘,不管是正厅、中厅或寝堂及两侧的庑厢、廊房,均高低有序,错落有致,犹如天成,被誉为“处州第一祠”。
祠内雕花戏台则有“金华八县第一台”美称。而古戏台对面正厅中心那块由明宰相严讷赠予的\公众壬林堂\"大众大匾,更是把俞氏家族的当年的声誉和地位刻画得淋漓尽致。
04、声远堂的变色鱼声远堂,也称大花厅、六峰堂,由俞继昌建于清康熙二年,共92间,1466平地方米。
厅堂正对六峰山,地伏全用砖雕,厅内桁条根根浮雕,沿口三根桁条雕三类动物:左边是天上飞的,曰“百鸟朝凤”;右边是水中游的,曰“蛟龙出海”;中间则是地上跑的,维妙维肖雕刻有四只麒麟及鹿、牛、羊等动物,寓意“百兽大梁”。
值得一说的是右边的“蛟龙出海”图,个中九条鲤鱼,活灵巧现,会随时令、景象的变革,而发生黑、黄、红变换,可谓一大奇不雅观。
05、裕后堂
裕后堂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年,原158间,占地2560平方米,现存120间,是全村落最大的古厅,因而村落里人也称“大大厅”。
厅内两扇大圆花窗直径1.5米,拼花风雅,其窗心直径35cm剔空雕刻,外不雅观分别是由双龙组成的“福”字和“禄”字,意为福禄双全。内侧则雕有武士决斗图案,别出心裁。
裕后堂是俞源三大“五无”奇屋:即梁上无灰尘、无蜘蛛结网、无苍蝇蚊子、无鸟雀过夜、屋内阴凉无夏天觉得,听说这与阴阳八卦的设计有关。
06、洞主庙俞源名胜古迹甚多,还有一座始建于南宋期间的圆梦胜地——洞主庙。该庙因每年正月十三和六月二十六日两次盛大庙会而远近有名。
每年正月十三是“圆梦节”,白天,村落里要组织240多人举行“擎台阁”民间文娱活动,以消灾撵祸,期望来年六畜茂盛、五谷丰产。
晚上,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纷纭进入洞主庙“清幽阁”席地而卧,希望能做上一个好梦。
农历六月二十六日,传说是治水元勋李冰的生日。每年这一天,老百姓也要杀猪宰羊到洞主庙祭拜,以求风调雨顺百业茂盛。
为纪念李冰生日,村落里还要请剧团演三日四夜古装戏,习气的称作“六月戏”。
奇怪的是,每年演戏期间,纵然是久旱未雨的景象,俞源也总是要下雨,至今仍是不解之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