△ “未来花园”整体鸟瞰 ©侯博文
△ 晚霞下的植物花园 ©侯博文
△ 消逝的湖底 ©侯博文
项目地点 江苏南京
建成韶光 2021年9月
建筑面积 总面积 99940.76平方米(未来花园),个中27262.95平方米(植物花园)
撰文 关飞、周益琳
视频加载中...
江苏省第十一届园博园定址于南京市江宁区,位于山峦连绵的紫东片区中央地带。完全性好又坚固的栖霞灰岩,使得这片群山从六百年前起就成为了历代开采矿石的资源地。长期开山采石对山体造成了巨大的生态毁坏,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矿坑。
“未来花园”是园博园多个主题花园之一,位于园区东侧山体的顶部,也是该片区最具特色的矿坑。矿坑狭长,长1100米、宽100余米、深10米至22米;矿壁高耸,险些竖直的南侧崖壁高达130余米,呈阶梯状层层叠落,如刀削斧劈。矿坑底部仍保留着一个深达30余米的投料口,昔日矿料便是由此通过小火车隧道运至山外。
鉴于项目园地的分外性和定位“未来”的引领意义,在园博园各个片区培植风起云涌之际,“未来花园”的方案仍在多轮比选,终极我们以“云池”的观点赢得了投标。
△ 园地与周边环境 ©尚晓茜
△ 原始园地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夕阳下的植物花园 ©张广源
未来花园包含植物花园、崖壁剧院、酒店三大功能建筑,个中植物花园位于园地最西侧、也是最低的二级矿坑坑底,矿坑均匀深度为12米。巨大的采石宕口所产生的极大荒凉刺激着我们的想象。我们没有采纳用植被规复山体原貌的守旧方法,而是考试测验营造一处“云池梦谷”的诳人花园。
考虑到景区的复合功能和园博园快速建造的周期,我们想探求一种通过最少的人工办法改进自然的设计谋略,一种如云雾或湖水般清澈不定的形式措辞,一种可成长、可变革的建造办法。矿坑里的建筑终极是消隐的、减量的、被植物所覆盖的。因此,我们想到了用一片“湖水”来填满矿坑,用镜面不锈钢的树状构造体系撑起这片“湖水”。走近时,隔着“漂浮的湖面”,“湖底”翠玉般的植物才展现在游客面前。山雨过后,荒漠的采石场升起地气,云雾逐渐注满矿坑,“湖面”变成了“云池”。
△ 观点草图 绘制:崔愷
△ 观点模型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终极,近16000平方米的亚克力水屋面和6000余平方米的混凝土水屋顶,共同组成了这片22000余平方米的“湖面”。“湖水”可循环,伞状棚架的亚克力水屋面水深10厘米,配套商业屋面水深10至35厘米,局部可栽种区水深35厘米。两部分“湖面”上表面标高相同,与二级矿坑顶部基本平齐,犹如天空之境。
△ 全景鸟瞰 ©侯博文
建筑布局
受崖壁消险规范的限定,整体建筑尽可能贴近北崖,确保与南崖保持超过30米的安全间隔。建筑紧张分为两部分:伞状棚架和配套商业。伞状棚架由42把直径21米的伞状单元组成,主体构造为镜面不锈钢,水屋面为亚克力。伞状单元根据二级矿坑南北方向的宽度,以2至3个单元为一组,沿60度方向成长,形成东西长约350米的壮阔水面。
配套商业为两层,遵照伞状棚架21米的单元铺陈展开。一层为通透连续的玻璃界面,室内的商业、餐饮空间与室外的植物园空间自然流动。二层体量包裹在穿孔不锈钢幕墙之内,反射环境,融入植物花园。
伞状棚架下方,利用原始投料口和小火车隧道,设计了联通山下的竖井。此外,二级矿坑西侧入口处设有南、北两部分小商业,屋顶与二级矿坑顶平齐,覆盖植被,与整体景不雅观设计相领悟;一级矿坑北崖还设有不雅观景平台,供游客欣赏南崖美景与“云池”风光。
△ 建筑布局及流线剖析 ©多义景不雅观
△ 不雅观景平台看向植物花园 ©侯博文
△ 配套商业及不雅观景平台 ©侯博文
△ 不雅观景平台 ©侯博文
园地设计
“湖面”之下, 西高东低的原始阵势,为园地设计供应了线索。西侧通过堆坡形成入口台地,主题为“旱生花园”,紧张栽莳植株较矮的植物。中部阵势平缓,主题为“中生花园”,栽种江苏本地较为名贵的植物及着花植物。园地东侧的尽端为深达山底的投料口,现状陡坡朝向投料口。依据这一阵势特点,设计了朝向投料口的“之”字形缓坡,层叠向下,勾引人们进入矿坑底部,探索湿生花园立体的台地景不雅观。
△ 旱生花园 ©姚鸿飞
△ 中生花园 ©侯博文
△ 湿生花园 ©张广源
为了进入这个全新的植物天下,我们须要建造一条入梦的路径。矿坑西侧和北侧,步道和滚梯勾引游客到达坑顶,俯瞰矿坑全景。二级矿坑深处留有原始投料口,人们通过原来矿料出坑的小火车隧道进入投料口的底部,垂直电梯提升30米将人们从矿井带入未来花园。在配套商业与北崖之间的狭缝中,我们搭建了数个进入坑底的室外楼梯;水屋面上嵌入了三组栈道,游客如在水中行走,个中中部栈道连接至一处无任何支撑构造的亚克力亭子,游客可通过楼梯直接下至室内空间。
△ 竖井与小火车隧道剖面关系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竖井与湿生花园剖面关系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竖井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左:竖井在湿生花园标赶过口 ©张广源
右:竖井在鱼池标赶过口平台 ©侯博文
△ 配套商业水屋面 ©侯博文
△ 配套商业与北崖间依势盘折的楼梯 ©侯博文
要支撑起近16000平方米、1540吨的“湖水”并非易事,经由反复论证,我们终极放弃了主体构造隐蔽在装饰层背后的做法,采取了却构、装饰一体化的镜面不锈钢作为唯一材料。
镜面不锈钢常常利用于饰面材料,但在未来花园中,利用不锈钢耐湿润、耐堕落的特点,伞状棚架这一“人造树”,就可以像真树一样从土壤、湿地,乃至水中成长出来。这个由4K抛光的镜面不锈钢构造所形成的“树林”将反射全体植物园的绿色。
主体构造的6瓣不锈钢竖柱采取冷拔矩形管,冷拔加工带来的r角,柔和了不锈钢材质的冷峻。伞壳部分的交叉杆,根据杆件不同的长度对应3种圆管的截面尺寸,每种圆管均冷压成端部圆形至中部椭圆形的渐变截面。这种端部高度小、中部高度大的异形杆件,不仅符合受力,而且反射阳光形成的高光使得杆件中部在视觉上险些消逝。
△ 伞状棚架主构造剖析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伞状棚架细部 ©姚鸿飞
△ 镜面的树林 ©侯博文
镜面不锈钢也利用在了配套商业的二层立面,通过反射环境,消减了建筑自身。折线的设计和表面3毫米宽的白色菱形蚀刻线,将反射的环境影像像素化,增加了视觉上的梦幻体验。立面开窗部分、室外平台部分和空调系统外部做了近似高度的穿孔处理,向高下两端渐变至实板。从外部看,连续的穿孔带透出莹莹亮亮的室内光芒;从内侧看,穿孔板则变成了半透明的“面纱”。 配套商业一层面向北崖部分,插入了一段长100米、最高点约7米的拱形体量,作为室内展厅。拱形表面采取了叠涩干挂的仿木纹肌理UHPC板,成为了植物花园中一段经由岁月沉淀的“乌木”。
△ 配套商业 ©侯博文
△ 左:从栈道看配套商业
右:配套商业二层平台入口 ©侯博文
△ 左:配套商业二层平台内部 ©侯博文
右:配套商业一层木雕展厅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“消逝”指的是视觉上的透明。透明的池塘并不少见,但大都采取玻璃作为池底。1.6万平方米的蓄水面在树状构造的网格掌握线下,如果仍旧利用玻璃作为池底,会涌现玻璃面板分块小、耗材大、整体质量重、多根玻璃屋顶次构造相交于一点、漏水隐患点多等问题。因此,探求其他透明材料成为了一定。
在幕墙工程师的建议下,水族馆常用的亚克力进入了我们的视线。经由多轮论证和节点的不断研讨改进,终极我们确定由亚克力面板及亚克力加强肋本体聚合成水屋面,亚克力还利用到排水天沟、泻空管及雨水链,实现了水屋面池底最大化的透明。
若身处植物花园内,举头仰望,苗条如荷叶茎秆的不锈钢撑杆仿佛延伸到了天空中。阳光和微风光带着水波纹的影子投到林间的小路和植物之上,全体空间都被镀上了一层水光,游客犹如置身湖底。
△ 伞状单元布局剖析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亚克力池塘与混凝土池塘的肌理 ©侯博文
△ 反射崖壁的“湖水” ©汤山文旅集团
透明也是另一种反射,亚克力屋面上方蓄水仅10厘米深,反射壮阔的崖壁和天空,藏匿着水下的植物花园。
△ 左:亚克力水屋面在边缘轻轻挑出
右:亚克力水屋面与二级矿坑顶部基本齐平 ©侯博文
△ 南侧亚克力排水链与不锈钢雨水斗 ©侯博文
在植物花园里,水雾调节了矿坑干燥的景象,风可以自然流利,人工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新的平衡:自然可以人工化,人工也可以自然化。
终极,未来花园交回给自然,交回给巨大的崖壁。这片漂浮的湖水不应是六根清净的工艺品,随着韶光的推移,水体该当能够收受接管绿藻,不锈钢表面会逐步变暗,亚克力池底不再彻底透明。也只有到这时,我们的设计才真正回归了自然。
△ 雪后未来花园 ©侯博文
设计图纸 ▽
△ 总平面图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一层平面图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二层平面图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屋顶平面图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中生花园及木雕展厅剖面图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湿生花园及餐厅剖面图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布局详图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△ 湿生花园轴测示意图 ©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项目信息
项目名称:第十一届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——植物花园
项目类型:建筑、景不雅观
项目地点:江苏南京
设计韶光:2019年9月—2019年12月
培植韶光:2020年1月—2021年9月
用地面积:207000平方米(未来花园)
建筑面积:总面积 99940.76平方米(未来花园),个中 27262.95平方米(植物花园)
设计单位: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央
设计团队:
投标阶段:崔愷、关飞、王俊、周益琳
施工图设计:
设计总卖力:崔愷、关飞、杨凌
建筑:周益琳、蒋鑫、王俊、赵春龙、李玫蓉、王子昂、张钰
总图:余晓东、滕林
构造:王载、叶垚、王建哲、陈婷婷、武启剑、万思宇
设备:王耀堂、李伟、王世豪(水);朱永智(暖);王思乡、张雅、霍丹阳(电)
幕墙:孙洲、郑秀春、罗荣华、曹百站、王刚
室内:张哲婧、杨昊然、王佳旭、李申、张爱爱
经济:禚新伦、赵静、马筠强
驻场代表:郝银生
其他参与单位:
景不雅观:北京多义景不雅观方案设计事务所
照明:ATL/上海艾特照明设计有限公司
施工: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
雾森顾问:北京东方海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岩土支护: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
岩土工程: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(中国)有限公司
消防顾问: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防火研究所
业主:江苏园博园培植开拓有限公司
拍照师:侯博文、张广源、姚鸿飞、本土中央
视频拍摄:夏至
视频版权: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#夏日生活打卡季##环球设计灵感##建筑##设计##城市画册##南京#